唐太子塔林秘境寻踪
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“寻古迹的莲莲”
夕阳时分本就让人感动,
更何况是置身在如此凄美的塔林中。
新月已生飞鸟外,落霞更在远山中。
繁华已把你忘,我把你藏心底。
——访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万寿寺塔林
初夏里吹着山风,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寺沟村东临山脚下,透过绿树掩映的空隙,便可看到一座座古朴精致的砖塔,这便是国保名录中的万寿寺塔林了。
据平山县县志记载及万寿寺碑文和墓塔群铭刻考证,万寿寺塔林是万寿禅寺埋葬历代高僧的墓塔群,始建于五代,历经宋、元、金、明、清,后因一场大火,万寿禅寺被焚毁殆尽。
另有记载,万寿寺塔林原有砖塔和石塔总共26座,由于自然损毁及人为因素,现仅存砖塔12座,残存石塔构件4件,另有一个小地宫。
最为珍贵的是当属年代最为久远的五代砖塔,关于此塔有两种传说,一说是相传此塔为墓塔,塔主人是武则天第四子天寿太子李昶,传说李昶因为厌倦封建礼教而出家于此。此种说法明显不成立,武则天与唐高宗共生育四子,分别为:李弘、李贤、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。其中,李弘于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,年二十四而薨,谥为孝敬皇帝。李贤在李弘薨后立为皇太子,后废为庶人,三十四岁时被迫自杀。李显、李旦两位皇帝的陵寝在陕西,更不可能了。
但是这座塔确实被称为“唐太子塔”,依据是塔身上的题刻:“有唐皇子泽公和尚灵塔”,既然有专家断代此塔朝代为“后唐”,我更相信这里所说的唐太子,是五代时期的唐皇子。五代后唐,那是一个乱世,子孙杀戮殆尽,是否真的有皇子开东临山一片佛土,自求保命避此为僧呢?
这座墓塔的主人究竟是谁,至今没有最具说服力的定论,从塔身外观来看,南北两面各设有拱门,其余四面浮雕盲窗,塔檐属于典型的仿木结构造型,屋檐瓦当为半圆莲花纹,六个檐角分别陈设圆雕狮首。塔刹由六角佛龛及三层仰莲构成,顶部有金珠与宝瓶。
在太子墓塔旁边还有一座墓塔,据传是太子师父的灵塔,之后的朝代更替,万寿禅寺历代高僧圆寂后,人们便在太子墓塔旁建起规格稍小的墓塔安葬他们。
如今,塔林中仅存的古塔被分成相对集中的两片,路边的一片有四座塔,另外一片则集中在小土坡上。每座塔均坐北朝南,均为单层单檐仿木结构,檐上为攒尖顶、莲瓣塔刹,平面呈六角形,有些塔上还保存有完好的塔铭。
既然称为“万寿寺塔林”就不得不提万寿寺,在中华,或许叫万寿寺的寺庙很多,平山万寿寺原名“万寿禅寺”,始建于晚唐,后因兵火之乱焚毁,宋元祐二年(公元1087年)重修,后历朝多有修葺。现存的临山胜迹和万寿寺碑刻证明,万寿禅寺曾是一处风光秀丽的名山圣刹。
沧海桑田,千年已逝,青山依旧,绿水绵绵。当年的太子,已在这青山绿水间化成了一段传说,而他曾经栖居过的万寿禅寺,也早已在烟火红尘中朝令夕改,不复曾经的辉煌,受毁严重,仅剩古老的台基及两株古柏见证着人间往事,更可惜的是,两株古柏中的一棵也被烧死,徒留光秃秃的躯干傲守追忆着古寺曾经的香火辉煌。
塔林深处有地宫一座,规模不大,全部为砖砌,内壁上隐约可见彩绘痕迹。砖墓从五代开始盛行,但从地宫门口的装饰来看,感觉此地宫应为宋金时期的墓地宫而非塔基地宫。我的依据是,塔地宫,能放舍利函就行没必要整那么大,不知是否有朋友有确凿依据能给此地宫断个代。
放下离尘出世的心,静静驻足于塔林中,如此夕阳时分,而塔林又面对过多少次夕阳呢?是朝代更替的大幕褪去,是风霜雨雪过后的平静孤寂,抑或是如丝如缕的浮云相聚陪伴再离去,塔林始终隐忍不语,拥抱过壮美,体验过决裂,抱着平常心,顽强的矗立下去,我终于明白,这美好的夕阳投射在塔林间述说着什么。从密林中走出,很多不解也终于释怀,浮光掠影,尘埃散去,旭日东升,人生本就如此。
全文完,感谢您的浏览与支持
往期精彩回顾
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
12
作者莲莲
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,平时朝九晚五,业余寻古探幽。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,愿用文字记录岁月,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,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。